close

這次十一日的旅行,分別在奈良待兩日、京都五日、大阪四日,雖然都是座落在關西近畿的城市,卻是各有各有的風格、景致與人情,惟有浸淫其中更長久一些,才會體會到那箇中滋味。

有千年古都之稱的京都,是連戰爭、砲火都不捨得動其汗毛的都市,既有年代悠久的寺廟神社、歷史古蹟,也有其引以自豪的文化精神存在。在京都的旅行,大半時間都是搭乘公車,這也源自於京都有太多的歷史古蹟,不可輕率地挖掘地下鐵道,只可讓公車穿梭於柏油路之上。然而實際處在京都的街道上,卻又與你想像的古樸拙實風格大相逕庭,寬敞的四線道馬路、矗立的現代化大廈,與木造、瓦片的寺廟神社宮殿僅是隔鄰而居,你可以很輕易地穿梭於悠久遙遠年代與便利科技的現代之間,往往不過是推開一扇門、穿入一條巷弄,或跨進一道門檻之間而已。

處在京都,總會莫名地感覺人很渺小。雖然整個京都感覺如此的寬廣,有雄偉的歷史建築,諸如:腹地龐大的平安神宮、神苑,巨大得只能仰視的鳥居,無處不是的寺廟神社建築等等。然而除非走到像新京極、四條河原町的現代商圈,京都大多數(給人住)的建築物都顯得侷促而狹窄,特別是我們在京都還住在和式建築的民宿裡。店面也好,住宅也罷,總呈現一種要人彎腰屈膝、低首側身的狀態,若說中國有句「僅容旋馬」來形容空間之狹小,那麼京都的民居建築簡直可說是僅容一個人迴身了。京都的建築彷彿要將人壓縮在最不重要的位置,只將土地奉獻予神鬼天皇,廣遼的土地均用於寺廟宮社等建築之上。

因為在京都有很多時間搭乘公車,也有許多窺看觀察京都人的機會。在京都的公車上,會有一種靜謐得叫(台灣)人不安的氣氛,就連暢快地談天討論都會有種討人嫌的錯覺,雖然身為老師的自己,常常感覺學生嘈雜惹人厭,而要學生「安靜」下來,但即使如此…置身於京都人的安靜中,卻不覺有種窒人之感。該說這是台灣人與京都人根本上的差異性嗎?

雖然沒有誰刻意規定要求,公車上的京都人穿著都一致的深黑色調。上班族身上披的大衣也好,女學生避寒用的外套也罷,甚至是老奶奶戴著的皮手套、手上的雨傘皆如是,都呈現出一種極其統一的色調與格調。沒有彰顯炫耀的華麗亮眼,但你也幾乎很難看到明顯的寒酸、悽愴,好似在京都那幾日,我還不曾看到醉漢或乞丐遊走各地,就我所見的市民們,他們表現出一種平均以上的水準素質。帶點內斂、含蓄,表面上幾乎是很難找到明顯的破綻瑕疵,正如同習於穿著和服的美人一般,舉止合宜、有氣質,很少大剌剌地表現出喜怒哀樂,但也如同和服體驗那日的感覺,面對這樣過份合宜粉飾的京都人,不知不覺也會有種被壓抑、太過克制的胸悶不舒服。誰知道表面下的京都人是怎樣?那畢竟不是我這等觀光客能夠深究的,只是表面的京都人美歸美、禮貌歸禮貌、得體歸得體,卻未免讓表面上就不夠完美的我滿是壓力、顯得自卑,置身其中,談不上自在。

在京都壓抑了不少,來到大阪能夠大大鬆了口氣,卻也必須要有相對的覺悟。才剛從JR的車廂踏入大阪的車站,就感覺到這個大都市的快速脈動,手上提著大行李、還搞不清楚方向的我們,彷彿擋路的石頭站在走道中央,阻礙著早已有既定路線、走著匆促腳步的人群,面對他們犀利堅定的目光,真有一瞬感覺要被這種氣勢給吞噬了。

來到大阪以後,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成了地下鐵了。複雜卻也通往各方的地下鐵,雖然還不至於像東京的通勤列車塞爆,卻也是人潮往來不曾間斷著,人們的腳步倉促,每個人均有他各自的方向,比較起在京都乘坐著公車可以細細觀察人群,在大阪的人像印象似乎又更模糊了點。踏上地面,你只感覺這是個與台北無異的現代化大都市,沿著馬路架設的高架橋、汽車塞滿的馬路、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要說這與京都的氣氛比較有何不同?雖然都是大都市,但因為大阪的「人」更多,反而不覺得這城市有那樣「大」,路邊到處是腳踏車機車亂停,雖然現代化卻一點都不「新」不「乾淨」,反倒有讓人鬆了口氣的平凡。若說京都像是神所居住的淨土,你則可以確信大阪是人所佔領的凡塵,雖然沒有徹底的清淨整潔,卻也少了一種深怕玷污什麼的罪惡感。

最能夠凸顯大阪街頭特色的,大概非那些誇張龐大的招牌莫屬吧?特別在道頓堀心齋橋一帶與通天閣新世界的範疇,為了吸引客戶上門,霓虹燈閃爍不停、螃蟹、河豚與跑步者、奇怪神像都被誇大做成招牌,音樂也肆無忌憚地震耳欲聾放送著。當然與京都商賣者略帶含蓄與願者上鉤的態度不同,大阪商人一個個在寒冬裡穿著長大衣站在街頭叫賣,他們嗓門大也更主動一些。(但整體比較起來,還沒台灣商人那樣OVER。)

大阪的人群印象是更多元些,在京都人身上看不到的服裝造型,你在大阪則一點不意外會看到,說到底…足蹬細跟高跟鞋或及膝上的長靴,搭配豹紋虎紋短裙,雪白毛領的短外套,這種野性的風格實在很難在京都人身上找到,卻是大阪隨處可見的風光。也就難怪車廂裡坐著兩位穿著蘿莉、ageha風格服裝的小姐,周遭卻一點竊竊私語、行以注目之禮的人也沒有,難道只有我目不轉睛地瞪著大蝴蝶結與粉紅色蓬蓬裙而已嗎?總之已經是太過普遍的多樣化,既有邋遢、睡在路邊的醉鬼,也有打扮時尚的人們,反而可以讓人輕易地融入其中,而絲毫不覺得有任何突兀之處。

與待了五日、四日的京都、大阪比較,在奈良僅待了兩日而已,說來對奈良的印象其實並不那樣鮮明。因為並未前往平安宮遺跡,所以在奈良的行程幾乎都是徒步就可以到達之處,JR車站前最熱鬧的一條街道也不過就如此,兩線道的馬路在沒有車子時輕易就可以跨越,兩對面的住宅商店多半是一層二層樓的建築,而主要幹道之外的住宅區、奈良町一帶,在巷弄街道裡穿梭著,靜謐的氛圍讓人感覺很舒服。雖然有些老式的建築,卻顯得古樸而不造作,老舊就老舊了,似乎也不像京都會運用些現代化的技術修改。(也許在經費上也不那樣充裕吧?)在空間上,整體說來並不會讓人特別感覺拘束或束縛,低矮的建築物似乎也讓人心情上更穩定一些了。

奈良的主要遊覽重點是奈良公園內的幾所神社寺廟,但不像京都的寺廟一樣(特別是嵐山),到了哪裡都要花費很多入場券的錢,在奈良公園裡,縱使不進入春日大社、東大寺,也依舊能欣賞很多的風光景致,畢竟奈良的鹿是到處都有,也不限於收費場所裡嘛!

對奈良的人其實並沒有那樣深刻的印象,也許是初到日本的緊張感所致?但在若草山燒結束時回旅館的路上印象蠻深的。本來這樣大的活動,現場會喧鬧擠爆其實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然而下午就一直在若草山附近晃蕩的我們,卻感覺不到人潮有想像中的那樣多,小吃攤位也才屈指可數的幾家而已,就連現場的LIVE演唱氣氛也只是激起大家鼓掌、唱和的程度,並沒有預想中的「激動」出現。返回旅館的路上,雖然人潮絡繹不絕,卻聽不到什麼喧鬧嘻笑聲,好似大家都一樣,只是從家門出來看個煙火,煙火結束後就散步回家了,如此而已平凡的事情。在奈良公園樹木夾道的黑暗參道上,那種氣氛其實挺微妙的…

綜合說來,我會覺得京都適合觀光、大阪適合購物,但真正適合人居的,應該屬奈良吧?雖然沒在奈良久居,但簡單純樸卻基本生活所需都具備的奈良,有一座生氣蓬勃的公園存在,也有寧靜乾淨卻不壓迫人的住宅區,需要購物SHOPPING可以到大阪,想要參訪古蹟可以到京都,奈良坐擁地利之便,卻也享有它自己的自在氣氛,不也挺不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