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聽聞日本有此一名詞『厭消費世代』的出現,指的是目前日本二十歲後半的人對高額消費不感興趣的現象,使得各企業公司無不為此將影響經濟而感到憂心。

二十歲後半、一九八零年代之後出生,其實我剛剛好就是他們口中的這世代之人,加上他們對經濟消費的行為態度,某些也正巧符合我的生活方式,所以想談談自己對於消費的想法。

但要強調的是:並非因為有了這樣的名詞才改變自己的行為以符合之,而是覺得這些經濟行為與自己的情況頗為類似,所以才會忍不住『對號入座』了。至於我個人的這些消費態度,早已經行之有年,絕非一日之寒。

提到這群「厭消費世代」時,首先會提到的就是他們不買汽車的與眾不同,索性先從『行』開始談。一如厭消費世代,我也不覺得購買汽車有何好處,除了購車之後隨即而來的各種牌照稅燃料稅,還要定期保養清潔車子,從此出門更要為了停車位、停車費而煩惱,這些都不是駕駛汽車能遮蔽風雨、能顯拉風時髦等小小優點,就足以說服我購車。

我每日上下班都走路半小時到學校,同事見了總蔚為奇譚,說我腳力好、體能佳,殊不知道正因為平日少運動,才要藉此上下班時刻強迫自己運動。比起在公車站牌等待浪費時間,然後擠在一輛人滿為患的晨間通勤公車上,三十分鐘的時間能夠隨著音樂踩著步履前進,強迫性的運動加上一段自我轉換情緒的時間,我覺得無比寶貴。

同事多半能接受我步行上班的理由,卻難以理解我每週騎機車兩個小時回新竹的行為。聽到這六十幾公里的路程,他們總搖搖頭,問道:「你怎麼不買車?」這『車』指的當然是汽車,機車看在一般台灣人眼中根本稱不上『車』。

但不買汽車的理由,除了上述那些拉雜的費用累積起來很驚人外,其購買本身就足以使我退避三舍。一輛車一兩百萬元的價錢,很少人會一次付清全額吧?付不出全額卻要享有商品,那就是『貸款』這玩意出現的時機了。

雖然不曾對誰說,但我內心暗暗決定:絕對不碰『貸款』這東西。和汽車同樣的,我也沒有動過念頭要買房子,其中一重大的理由就是『貸款』。去擁有自己還沒有能力擁有的物品,本身就是種罪過,我如是相信。而『貸款』則是勸誘人們去享有自己尚且沒能力擁有的事物,預先向銀行借貸一筆錢,待日後再慢慢償還。

在我的想法裡,只要沒有負債,就不算太窮,畢竟我尚且年輕力壯,即使一無所有,也還能白手起家。但這個時代之所以恐怖,乃大多數的人已非窮得一青二白的程度,而是大量的負債,而這負債則多來自於『貸款』,不管是房貸或車貸。

在我看來,一旦落入『貸款』的陷阱裡,你就沒了自由,等於替自己上了經濟的腳銬,一輩子要玩這由某些聰明人所設計出的金融遊戲,你就永遠沒有解脫的日子,注定要努力工作到死,或者說連死也未必能解脫?我窮,但只要沒有貸款加身,就沒有誰可以逼我非工作不可,如果我想,就算以種菜養雞等自給自足的方式過活,也無人能過問。

所以我看到某些人,領了三萬多的低收入戶補助加上兩萬元的薪水,還嫌不夠,因為扣掉各種房租、帳單支出,就所剩無幾了。這才真正算得上是窮得無立錐之地吧?雖然我沒有聰明到能說出『為什麼』,卻也知道這種使人們必須一輩子為生活而忙碌的社會,是病態的。

不買房子,除了畏懼掉入房貸的深淵外,也和自己一顆難以安定的心有關。必須很汗顏的說,雖然我從事教職第六年了,也在該校待了如此長的時間,我的履歷看起來很安穩,但對於職場我從來沒有過『就這樣一輩子』的念頭,即使從事的是人們以為「穩定的教職」。

除了自身對教職的厭倦,加上社會對教師的敵意,動輒就判處賠償辭退之刑,我不敢像父輩一樣肖想著一份工作可以從出社會做到退休。我甚至必須很慚愧地說,即使到了近三十的年紀,我依然不知道屬於自己的天命是什麼?要做什麼工作?要在哪裡長久居住?這些都不是現在的我能夠篤定回答的問題,所以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

不買房子,因為對尋常人來說,那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事,一旦判斷錯誤,往後的事宜也挺麻煩的。(雖然可以再賣掉沒錯,但真的很麻煩。)我寧可用租的,房間壁癌嚴重、空間配置不滿意,換一間;鄰居吵鬧不堪、周遭環境髒亂,搬家。租屋的好處就是你盡可以使用它而不必擁有它,一旦,房屋內部或外部有任何不滿之處,就可以拋棄它再換一間,甚至要遠走高飛到他方,也只管到了該地再租一間就是。

因為害怕判斷錯誤,因為還沒找到能夠篤定相信的事情,所以我選擇了最無負擔的方式來過活。那麼縱使有任何的意外,我也擁有足夠反應過來的資本,而不是被諸多事情所羈絆住,致使綁手綁腳、難以發揮。

不管是汽車或者是房子,對我來說,都是一個龐大的負擔,擁有它就是被戴上枷鎖,從此無處不是煩憂處:擔心被偷、擔心損壞、擔心貸款的繳納,人生再沒有自由之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厭消費 生活方式
    全站熱搜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