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坦然自己其實看過的古典文學很少,是不是件稍稍有點丟臉的事情呢?就和許多人一樣,對於古典文學的知識往往來自於教科書的選文、節錄,被奉作考試聖經的教科書,在詮釋文本的時候也總以一種神聖高不可攀的角度來看,而想當然爾,被考試壓榨多年的我們對這些東西也難以用平常心去看待。卻是在大學畢業多年後,也沒有打算要深造研究所學歷的此時,我對古典文學產生了興趣,用純然個人的觀點去看待,也才發現…其實是可以用比較持平的觀點去看的。

(一)不看選錄本、改寫本或任何的合訂本。

如今我選古典文學版本的第一個原則是『原始的完整版』。

不看只挑選其中幾篇文章作註釋說明的選錄本、刪節本,即使這裡面選錄的也的確是比較精彩的內容沒錯,然而在選擇的過程裡,其實我們也陷入挑選者的觀點裡,但我總希望那是在自己看過全貌後,才以自己的觀點作判斷,決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而不是讓別人替我作決定。

也不要看將其簡化白話的改寫本。面對古典文學,其中的文言文部分難免是跨不過去的障礙,但很多時候,雖然意思相同但用語不同,帶給人的感受卻可以有十萬八千里的差異。就更別提某些整套寫給小朋友看的古典名著叢書,為了不讓小朋友純潔的心受到污染,已經不知道『河蟹』掉多少東西了。試想:兒童版紅樓夢這種東西能看嗎?(更不必妄想會有兒童版的金瓶梅了。)

再者,合訂本與節錄刪選是類似的。簡單講,教科書就是最典型的合訂本,把眾位作家(也不管是海鮮或是山產)全部作一鍋攪和在一起,這種食物、這種書能夠看嗎?編得差一點的,甚至連該本書的核心主題是什麼都弄不懂,即使有,那也與節錄本相似,我們終究淪入編者主觀的想像裡。然而對我而言,現在的閱讀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目光來閱讀。所以第二個方法就是…

(二)不聽他人的評論與導讀

聽起來有點驕傲吧?其實我只是想要傾聽作者自己的本心而已。

跳過他人寫的序,假如是作者自己寫的,倒是可以一看,因為從中可以窺看作者自己到底是怎樣看待這本書的。一本書如何好(或者如何爛),我希望是透過自己的目光來確定,畢竟在經典的眼前,人很難不屈服(甚至跪拜),至於那些序言(即使是今日的)不往往都是一面倒的讚揚聲嗎?你需要的不是這種東西,而是更直覺的,就用自己的眼睛來確認吧!

不要預先看他人對該書籍的評論、簡介或導讀,一旦聽了就會懷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而比起自己,我們往往更輕易接受他人對一本書的評價,尤其是面對一本經典,尤其出自學者專家之口、筆。你要嘛傲骨地反駁,顯得自己有多麼不曲從權威;你要嘛唯唯諾諾,將人言奉作神祖牌,動都不敢動一下,可是這兩者都未必是正確的態度。

我希望自己能聽從自己的本能去看,不因為誰說好或壞,而決定自己對一本書的價值評斷,就直接閱讀,然後再決定它是本如何的書。

(三)把它看作一本尋常的書籍

面對古典文學的障礙,不單只有語言上的晦澀難懂而已,更難以持平看待的理由,還在於它已經被供奉在『名著』的神桌上,沒有誰膽敢伸手把它拍下打落。你要是敢說上幾句批評之語,肯定有衛道人士指著你大罵:「居然敢褻瀆名作,真不知好歹。」「這可是千古流傳下來的經典啊!」「你以為自己有本事寫出來嗎?」

然而也正因為我們一直將它們擺在神祖桌上,所以要不是因為考試壓力而被迫誦讀(但很諷刺的是,某些書籍的內容正是在反抗科舉制度),或者與己無關便以「這是了不起的書,但我實在沒有學識來瞭解它,其實也是沒興趣啦!」來搪塞,真正會有興趣讀它的人,恐怕在他人眼中看來都是些象牙塔學院裡的學究們吧?

但有沒有人想過,這些書籍在當年也許正如同我們書局裡的任何一本書籍?有的是稍帶知識性的『蘋果橘子經濟學』,有的是充滿奇幻風格的『哈利波特』,有的甚至只是單純的羅曼史愛情故事『暮光之城』…同樣的,古典文學骨子裡其實理應與今日沒什麼不同,其中甚至有好些書在當年還是被衛道人士所斥駁禁止的書,就好像今天某些父母師長還是會叫你不要浪費時間看海賊王、九把刀一樣…

倘若我們能用比較健全的心態(真難得我會這個字)去看待它,而不是一開始就用神聖或邪惡的眼光去檢視之,說不定會重新找回閱讀古典文學的樂趣呢!(是啊!忍不住要說的是,某本書在引用金聖歎的四大奇書時,硬是要把『金瓶梅』換成『紅樓夢』,這就是典型的不潔目光…自己心裡有鬼。)

這並不是說一定所有的古典文學都可以從中找到趣味性,一如有人喜歡的某書,在另一人眼中也有其缺陷,只是覺得如果我們能把古典文學就當作當今任何一本出版的書籍來對待,覺得好就繼續看,覺得爛也不必容忍。不需要因為它被人選入教科書中,就被迫要對它懷抱敬意,畢竟作者其實與我們一樣,都只是個凡人而已。當然也沒有必要,因為考試必須要考,於是對它懷抱有強烈的敵意怨念,以為它的內容一定是說教八股或蝦米超無趣的東西,畢竟沒有哪本古典文學最初被寫出來時,就知道自己將會被用來當作考試用書的。(也許有,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現在的國小課文倒是寫作時就決意要給學生讀,難怪內容都挺無趣的。)

(四)從古典裡找現代,在陳舊中尋新穎

最後一個建議則是有點倒行逆施的舉動:在古典文學裡找到一些新奇感。

也許我個人比較不喜歡和大家一起湊熱鬧、追逐流行,總是在事情已平淡後,才去接觸某些大家都說好的東西。而閱讀古典文學的好處正是如此,老覺得新書很貴,隨便就要兩三百元,當然對愛書者而言,那都不算什麼,可如果去二手書店買一本古典文學,一則因為它身處二手書店,本來就比較便宜,二則因為它不是那種暢銷新書,所以往往幾十元就可以買到。就算在一般書店裡直接買新品,也貴不到哪去。你不必花上大筆錢才能坐擁書海,而且往往一小本書,就可以讓你讀很久,也實在是很經濟實惠的一件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雖然是古書,有些內容也許會讓你出乎意料地感覺新穎,好似未曾聽聞,從而驚嘆「原來古人也這麼有見解啊!」「原來以前也不全都是一家之言啊!也會有其他的意見啊!」這才是我真正的收穫。

畢竟試想想:千百年的歲月裡,縱使出版事業再怎樣落後吧!所刊印的書籍再怎樣好歹也不只如此而已,然而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甚至隨手可得)的古典文學其實屈指可數,那說明了只有真正的精華才會被淘選留下,至於其他則隨著時間流逝而亡佚。可惜當然可惜,但往往也說明了那不是什麼人人搶著翻印、抄錄的書籍,內容也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一想,今日我們所閱讀的暢銷書籍,有多少會在百年後依然有價值,那實在是頗令人玩味的一件事。

但要達成這樣的閱讀樂趣,在選書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我建議從那種「聽過名字但對內容其實也不太熟」的書開始,理由為何?聽過名字表示它有名,有名氣的書在某種程度上大抵保持有一定的水準,正如上文所言,能流傳至今的書,往往具有一定的價值,即使未能全然符合各人喜好,也不至於太差勁才是。至於陌生則能使人對書籍內容懷有新鮮感,以免雖然未曾讀過該書,卻早已對其內容瞭如指掌,連結局是什麼都知道,豈不無趣?

當然,讀多點以後,則可再多接觸些並不曾聽聞的古典文學,也許其中還會有更多令人驚喜的書存在呢!而那些一級的名著,也不妨拿來閱讀。(話雖如此,我的程度還沒到那裡,目前只是有了對古典文學閱讀的『興趣』,外加看過幾本小書而已。)

 

我想,等到閱讀過原典,再去接觸一些學者專家的評論見解,對自己會比較好,至少自己心裡已經有些想法,再聽聽他人的看法便不至於被牽著走,也能夠說出自己的一番見解,同意當然是『英雄所見略同』,不同意時也清楚自己是為何不同意,那就不至於淪為「明明自己也沒看過,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叛逆舉動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文學 閱讀方法
    全站熱搜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