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目標:

用來複習六年級社會『人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的內容,以彌補『出牌遊戲』時學生只顧七種分類而不理會牌上其他文字所設計的。實際上是問問題、學生答題的遊戲,但因為學生要找答案、並且拿著牌跑到前方給老師看,能夠讓學生運動起來,是個具有動態性質的遊戲,也能讓每個人都參與遊戲,頗具有參與感。

(二)準備用具:卡片

和『出牌遊戲』使用同一副牌。(見『卡片遊戲:出牌遊戲』一文)

(三)玩法

每排使用一副牌,每人手上分配牌(數量不一也沒關係),老師手上也拿一副牌。在黑板上寫好各排名稱,以供答對後學生自行加分用。老師根據手上的牌內容來出題,答案必須是牌上所寫的內容,唸完後給予幾秒鐘讓學生找牌,接著要各排派人將正確的牌拿出來,然後老師公布正確答案的牌,答對者在黑板上劃記加分。最後分數最高者,給予蓋章鼓勵。

(四)實施效果

因為考慮到『出牌遊戲』難以善用牌面文字,所以設計了這個遊戲,說是『遊戲』其實本質還是『考試』。(但這種事情不必讓學生知道就是了。^^)看似簡單的活動,但學生要動的神經可是很多條:要仔細聽老師說的問題是什麼、要判斷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要在自己桌面上的牌去找是否有符合的牌,還要拿著牌跑到前面給老師看,加上有時間限制,所以學生必須要全神貫注、非常專注才行。

就實施了兩個班級的效果來看,其實挺不錯的。雖然並未特別引導,但我發現不同班級會發展出不同的策略:有的班級一聽到問題,就會立刻大喊那是哪一類型的牌,然後將焦點放在那種牌上;有的班級提出交換卡片的意見,將某一類型的卡片交由某人保管,以提升答對機率。

嘗試過兩種以卡片進行的教學,我覺得就和舉牌一樣,明明本質是一樣的事情,但換個形式,學生的感受就差很多。手裡拿的是牌子或卡片紙牌,似乎整個心情就嗨起來了。這種模式或許可以延伸到其他課程或領域,讓學生更投入學習。

arrow
arrow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