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家分析:「『厭消費世代』雖然厭消費,卻不厭學習,他們很願意投資自己。」這句話套在我身上也同樣適用,精神糧食與實際糧食幾乎同等重要,我相信:人生走一遭,若只為吃穿而忙碌,還不如不曾活過。(當然,這或許是在這等物質富裕的時代裡才有資格講的任性話,在活命都成問題的時代裡,恐怕連思考這種問題的餘裕都沒有。)

但,不管是書籍、音樂或電影這些精神糧食,其價格都所費不貲(動輒兩三百元),倘若每一本書、每一片DVD都要自己購買,那麼薪水裡的大半恐怕就此用罄。不是說沒有人這樣做,我哥哥的每一本漫畫幾乎都是用買的,房間裡站了好幾排的書牆,簡直與租書店無異。但我不是這種人,依然秉持著『享有』不一定要『擁有』的觀念,在育樂上亦然。

不知幾年前,我戒掉了電視,再也不看電視節目,就算看,也是從網路上下載的完整節目。台灣的電視節目之腦殘已不是新聞(或者說世界各地都有這問題?),《窮得有品味》一書作者甚至這樣寫:「在過去,要晉身為知識份子至少還要學過拉丁文,在今日只要能不看電視,就可以是個知識份子了。」話說得諷刺,但也多少有其價值,難怪我現在連看早餐店播放的晨間新聞都會覺得頭痛。你實在沒有必要知道YOUTUBE上最流行的影片是啥?或者是聽記者問些白癡問題:「你的孩子溺水死亡了,現在的心情怎樣?」看電視是沒必要的行為,自然,買電視或者繳納有線電視的費用也就更沒必要了。

至於網路,則是個與電視類似,也可以在無意間吞食掉個人時間而不覺的存在。上一輩的人坐在電視機前,這一輩的人則坐在電腦桌前,某種程度上來說,實在挺像的。只是,網路在今日社會已是難以避免的趨勢,其可以覆舟亦能夠載舟,除非有強大的決心,否則你難以全然拒之於千里之外。

對於網路,我選擇『節制』:租屋沒有裝設網路,如果在工作上有查詢網路的需要,在學校就可以使用,因為還要上課教學,會注意使用網路的時間,所以不容易沈溺,加上我要求自己『公私分明』,儘量不在上班時間處理私人事務。至於私人的事務,則留待假日回到家時再處理,也不過就是更新一下部落格、看一下線上的日本綜藝節目而已。

過了幾年沒有網路隨時在旁的日子,也不覺得有何不便,其實我們根本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樣需要『隨時上線』或『不斷確認訊息』。得到資訊焦慮症的此代人,恐怕早已遺忘了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的感覺了吧?有了這些多餘的時間,我可以讀更多書、聽更多音樂、看更多影片、學習更多才藝。

不像哥哥,我大多數的書籍都是用租借的。以租代替買,可以省卻許多金錢,也能夠避免書籍以汗牛充棟的姿態塞滿房間。台灣還擁有日本早已沒落的租書業,所以只要是租書店借得到的漫畫或言情小說、暢銷小說,我都儘量向租書店借。好看不好看,總要看過才知道,五元、十元就能看一本,半小時、一小時的光景就這般消磨掉,也實在挺划算的。(當然,必須要承認這只適用於身處較繁華街區的人,有些地方連家文具店都沒有,遑論租書店了。)

除了租書店以外,我也習慣到圖書館借書。和租書店的性質不同,圖書館的書籍較不傾向純粹娛樂性、暢銷性(雖有但所佔比例沒那麼大),更多知識性或者學術性的書籍。為了省下買書錢而流連圖書館,你必須習慣擺脫流行和暢銷,就算流行,到了你可以借閱的時候,也已經退流行了。

但如此一來,我學會了等待、延緩享受,也學會了不追逐流行的指向,而以自己的步伐徘徊於學習、閱讀的世界裡。要學習英語的聽力,很多人去書店買最新一期的『空中英語教室』,但圖書館也有舊的可以借,若只為了練習聽力,就算是一年以前的雜誌又何妨?就算幾年前就已經流行過『魔戒』,我現在才拿來看又有什麼關係?不知不覺間,從大眾娛樂書籍逃脫,也是拜圖書館所賜。

日本的『鐵子』(喜歡鐵道的女性)或『歷女』(喜歡歷史的女性)被歸為從『厭消費世代』所產生的族群,他們不再嚮往昂貴的海外旅行,而喜歡在自己國土上旅行。我還沒有那種『一輩子不出國』的覺悟,但倘若時勢不允許我出國,也不是就不能從台灣的旅遊裡找到樂趣。

但提到『鐵子』和『歷女』,卻要說我和她們更類似的一點不在於興趣的種類,而是自主性地找尋樂趣、從過時事物裡找尋快樂這本身。你當然儘可以聽從他人的建議去走今年大河劇拍攝的歷史路線,但倘若今年流行戰國公主,難道你就不能去走新選組路線嗎?鐵道或歷史古蹟都是早已陳列在那的存在,愛好者可以憑自己的興趣決定自己要如何探訪,沒有必要聽從任何人的建議或指示。

近年來,我慢慢開始閱讀一些古典文學,然後發現這真是超省錢又超能豐富精神的一種糧食。便宜,因為大多數圖書館都有藏書(但我不推薦,因為這種書通常要讀很久,用買比較好。),到二手書店購買,也往往幾十元就可以購得;划算,因為古典文學用字精簡、蘊含深奧,縱使幾頁的書也可以好好參詳個幾個月,實在CP值很高。

我認為『省錢』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追逐流行,在今日市場經濟的運作下,屬於潮流的、嶄新的、流行的事物往往價格高昂,使得人們一窩蜂追逐,但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為了練習西班牙語,我買了一些DVD,這些三年前的二手影片只要六十九元,想當初剛發售DVD時不也是一片幾百元的價格嗎?但縱使過了三年再看,其中的故事也不會因為時間改變而有所減損,好東西過再久還是好東西,不好的東西時間自然會使其消失,是其道理。

arrow
arrow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