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是個眾人皆熟悉的紙上遊戲,在電腦遊戲上也發展多年,而近來許多希望教學更活潑的教師們,也常會將它應用在課程上。但就我的觀察來看,常見以大富翁方式來進行的教學,往往有一些缺憾存在。

其一:台上的人擲骰子、玩得很HIGH,台下的人則因為與己無關,常常顯得難以融入活動。一個活動,若是無法盡可能讓多一點的學生參與融入,就會只淪為少數學生的經驗,至於其他大半的人,則往往望遊戲興嘆,難以產生參與感。

就我的認知,與其製作一個大型的海報張貼在黑板上,或者是以電腦技術製作電子白板式的大富翁,還不如回歸到最初的紙上遊戲。印製一張棋盤,每組三到五人的人數,則人數少,每個人都有輪到的機會,也就比較能有參與感,不至於因為無事可做,於是發呆作亂。

其二:因為沿襲傳統大富翁的遊戲規則,所以使得時間都浪費在一些不必要的要素上,太麻煩的規則使得遊戲進程難以快速進展,甚至會模糊掉真正關鍵的焦點:「重要的是學習,而不是遊戲本身。」使學生迷失在弄懂遊戲規則、數錢或者一些機會、命運等事項上,全然忘記把關注點放在學習上。

我以為真正成功的遊戲教學,應該設計讓學生為了獲勝而必須知道老師所教授的事情,透過遊戲能夠更熟習該知識或技藝。所以我往往簡化大富翁的遊戲,會取消掉『機會』、『命運』的設計,也視情況不使用『金錢』,而將獲勝的條件定義為『佔有土地數量』的多寡。比起擁有最多財富,我選擇用擁有最多土地來決定勝負,也單純得多。

其三: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大富翁融入教學的設計,總感覺海報製作得非常美化(甚至有花俏之嫌),無論是大圖輸出,或者是海報手繪,都有種難以言喻的精緻感。但我從來不是這種人,像這樣花費三天三夜功夫才做出來的教具,居然使用個一兩節課就作廢,看在我眼中,只覺得何等浪費體力與時間啊!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恐怕只有專門為了教學觀摩或考教師甄試的人才會做吧?在我看來,一份教具只要準備的時間比真正教學的時間還要長,我就會因為太沒有投資報酬率而作罷。加上我天生缺乏美術才能,又屬於實用導向的人,所以做出來的東西往往能用即可,至於美觀與否,不在我考慮範圍內。

以下即是我設計給六年級學生,用來複習社會課多元團體的大富翁遊戲。

(一)教學目標:

社會課本將團體分類為四類:血緣團體、地緣團體、行業團體、興趣(及理念)團體。上課時,我已介紹這四類團體分別有哪些實際例子,而此遊戲就是希望學生能夠知道愈多例子愈好,學生要能夠舉出某一類團體有什麼例子。

(二)準備用具:

★棋盤:用WORD軟體製作,先插入『表格』,然後再平均分配欄寬,並且把中央的格子合併為一個,這樣子基本的大富翁模型已出現。在一角寫上『起點』,其餘格子分散填入『血緣』『地緣』『行業』『興趣』『理念』等標題,格子底下要留空白處,以供學生填入實例。

約略每四人一組,所以一個班級要準備的數量就是班級人數除以四,紙張大小以B4大小即可,要再放大為A3亦可。

★棋子:每個人要有一個棋子,可學生以橡皮擦、筆蓋等小物品代替,老師也可以買一整盒的跳棋,每組分配四個棋子,若有顏色重複者,另外用筆做記號即可,便宜又划算。

★骰子:每組一顆,文具行有賣整盒的骰子,可購買。

P1110650.JPG P1110653.JPG  

(三)遊戲規則:

所有棋子位於起點,決定順序後擲骰子,抵達該格的人,要針對題目(血緣、地緣、行業、興趣團體)說出一個團體的名稱,例如踩到興趣團體,可以說單車俱樂部,眾人判斷無誤後,將團體名稱寫在該格子上,則那塊土地就屬於此人的。進行到最後,以佔有最多土地的人獲勝。

為了獎勵認真玩遊戲的組別,也避免某些組別不專心投入,老師可以另外頒整組總共佔有土地最多的組別,予以獎賞鼓勵。

arrow
arrow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