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灣的教育老嚷著要「國際化」,無非是希望下一代更具全球性的競爭力。然而,化作現實則是不斷向下延伸的『英語教育』,小學一年級的孩童何其可憐?他們在注音符號都尚未學紮實前,就必須在腦袋裡一股腦塞入英語拼音和鄉土語發音…弄到最後,究竟能否把每個語言都學紮實了?則是個重大疑問。

另一方面,似乎許多人都有的迷思,便是以為只要學好英文,就代表自己「國際化」了。誠然,英語是當今世界多數人所使用的國際溝通語言,但它甚至稱不上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慶幸的是,華語便是我們自幼接觸的語言,一早便學習這堪稱最困難的語言,讓我們未來學習其他語言似乎可以鬆一口氣。(雖然事實是我始終不曾把英語學好。)

一股腦地要求學子們學習英語,誤以為只要英語佳就能在世界上暢通無阻,就能夠踏入國際化的領域。然而,所謂『國際化』豈不應該正視各個國家的差異性與獨特性?我感覺我們的國際觀隨著將英語視為(幾乎)唯一途徑的狀況下,也隨之狹窄侷限。所謂的國際新聞,無非是翻拍美國的報導,理應該是多元的觀點,卻往往呈現出一言堂的境況。

是不是也難怪有些無知的學子會將中東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們一竿子打翻道「恐怖份子」?這究竟是怎樣偏頗的新聞所製造出的觀點?無知,只因為不曾接觸、不曾去理解…尤其是當我們所學習的外國語被侷限在英語時,我們所能看見的世界便只有英語系國家主流的觀點而已,又怎會聽見不同國家的聲音?

最近,突然興起想學第三外國語的念頭,雖然英語、日語都還不算厲害,還是想接觸不同的語言。優先想學的語言是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理由為何?其實也無非是人數眾多吧!西班牙語據聞是世界第三多人使用的語言,有三、四億的人口使用為母語,除卻西班牙以外,尚有幾乎整個中南美洲的國家在使用它。至於阿拉伯語,則但凡伊斯蘭教國家皆使用阿拉伯語,恐怕有二十幾個國家之多吧!後來,我接著把俄語也列入未來想修習的外語選項之一,只因那龐大的歐亞大陸北方,也是個不容忽略的地方。

而這三種語言尚有一點格外令我介意的,便是它們雖有其人口、地理甚至是文化上的份量,但在台灣卻顯得陌生且不特別受重視。走一趟台北的書店,會發現在語言學習上,呈現極其巨大的鴻溝與反差:羅斯福路的政大書城闢了一角落放置語言學習的書籍,裡面約有十一個櫃子左右,其中有七個半的櫃子是英語學習的書籍,還有三個櫃子是日語學習,剩下半個櫃子大約還有三層的書籍,而其中有一層是韓語,一層是各種歐洲語系夾雜著,剩下一層零零總總的印尼、泰語或者台語等。在這裡面我找不到半本阿拉伯語的書籍。

在新生南路的誠品則好多了,一大面牆都是英語的教材,尚還有一櫃是留予其他語言的:大概有一層半是西班牙語,也有看到阿拉伯語的書,中文的大概有三本,英文的則有兩本,另外也有看到俄語的教材。

雖然我最初其實比較傾向先學阿拉伯語,畢竟這是個與漢語、英語截然不同的語言,就我所知,光是書寫就必須要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方向感:由上而下(漢語)、由左而右(英語)。阿拉伯語必須從右寫到左,而文字的樣子又全然沒有模仿的基礎:既不是英語系的字母,又不是漢字的方塊…本來想,倘若學習阿拉伯語肯定可以顛覆自己許多的常識,對世界有另一番見識。

可惜,翻了翻那僅有的三本教材,實在令我難以買下手。阿拉伯字寫得既小又不清楚,要一個初學者照此模仿書寫,恐怕太強人所難;發音只憑一張喉嚨剖面圖來說明,會不會太高難度了?也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就是一長串的句子對話,我想自己應該沒那麼有才。

於是,我購買了西班牙語的學習書:一本看起來比較簡單,顏色也挺舒服的『信不信由你,一週開口說西班牙語』。決定從今天開始,來學習我的第三外國語:西班牙語。

成果如何?能否持續?這些都是未知數,總之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加減學習一點就好。

arrow
arrow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