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秋過了,故鄉溪河上沙渚的芒草也白了,忽然意識到秋季原來已到。忍不住想要去個有秋意的地方,腦中率先浮現的地方是草嶺古道,去了兩年的芒花祭,就變得彷彿每到此時節,便該去一趟似的,但暫不說慶典未至,去了兩回也有點膩,想換個新鮮、罕去之處。

於是想到陽明山,雖然就在台北近郊,但我其實只去過一回,擎天崗的草原風景總有種秋涼之意,而從擎天崗還可通到另一著名的古道: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就這樣決定。也沒有查什麼資料,只知道附近剛好有公車能直達陽明山,假日就搭著公車去了…一貫的自由作風,走一步算一步,甚至不清楚會通往何方,反正也無負擔、也無罣礙。

搭上公車後,彷彿說好了似的,一路上竟有許多背著背包的人都上了車,目的地同是陽明山,教我不禁懷疑起今日該不會有什麼特殊活動吧?公車行經劍潭捷運站前,站牌前排了好長的隊伍,更令我驚心,卻也慶幸自己早在公車起點就開始搭,能夠穩穩坐在位置上,而無須搖搖晃晃站著。

然而,抵達終點站『陽明山第二停車場』後,人們陸續下車,卻各走各的,也不見有任何旗幟說明今日的特殊存在(除卻半路看見有單車的活動外),當然也有可能是活動尚未開始,未可知。總之,我也不管他人如何,自顧自地確認了方向後,就開始一步一腳印往上行。

林蔭下有種清涼,按照自己的節奏速度,一腳撐地,將另一腳與身體一併拉起,如此反覆地從事著向上運動,數著管理處設立的牌子:零點二公里、零點四公里、零點六公里…每兩百公尺計算一次,不知不覺間,竟也走了一兩公里。

氣有點喘,就坐下休息,因為沒有誰陪伴,所以要歇要走也全憑自己的想法,不需要配合任何人的步履速率,竟是種很自我的輕鬆。大概從苗圃入口到往七星山與冷水坑叉路時,雖還不覺特別疲累,也不算太喘,可身體已經汨出運動的成果,一滴滴的汗水從髮間流下,用手一撫便濕漉漉地留在掌心。也在此刻,路開始平坦,氣息可以調勻,以準備接下來從冷水坑管理處往擎天崗的路途。

一路上,遇見許多走山客:大多數都專業地背著背包、手裡持著拄杖、膝蓋上還綁上護膝,目的明確得大老遠就不會認錯。但令我印象深刻則是其他一些人:一個中年男子身無長物,既沒有背包,也沒有腰包,雙手空無一物,上衣纏繞在腰,赤裸著上身,腳底也赤足,只有腰間一頂斗笠,頗有種修行者的風範,他疾行於山路上,真正做到一無罣礙的地步,竟令我心生佩服了。

還有個女子背對小徑,人就站在石椅上吐息站樁,在林間練氣功武術,也許更能拋卻塵俗世事,更能吸納天地精華吧?我想…特地走上一段路到此修習,確實不同於隨便一個運動場的意境。

也見到真正落實「淨山運動」的人,他手上拿著竹夾子和一塑膠袋,袋裡就放些一路上撿到的衛生紙、小紙屑之類,走過他所撿拾過的山徑,果真沒有見到半點垃圾紙屑。也因為有這種愛這塊土地的人,陽明山即使不特別要大家別亂丟垃圾,似乎也維持著一種乾淨的模樣…

當我行走在一人身後,凝望著他背包上的字:「除了腳印之外,不留下任何東西。」暗暗理解了原來沈默地行走在山徑間的人們,早已體現了一種人生哲學。因為親近這塊土地、這座山,所以不忍見它有絲毫的傷害,不只是垃圾不該留,便是登山客綁的布條、指標也不該存在,尤其在這個指標清楚的國家公園內,似乎更沒有必要。

而往往除卻那句話以外,還要補充一句:「除了相片之外,不帶走任何東西。」也提醒人們應該將森林的留予森林,不輕易將石頭、草木給帶走。對我來說,甚至連相片都不需要,想你背著沈重的向機,一路上猛按按鈕,想要留住片刻畫面,卻未曾深刻體會當下,也是某種失落。我寧可留下記憶…即便事過境遷,總會模糊而失色,但用文字將它記錄,是再造而純然屬於自己的。

走山人也許特別懂得謙卑,當山高水長、小徑崎嶇,置身於沒有大馬路、汽車可以帶自己一蹴便抵的地方,人們會懂得用仰望的姿態去崇拜山,卻又不時低下頭謙卑地望著足。

堅持到底是另一個走山人必須擁抱的情懷,當走進山裡,愈走就距離入口愈遠,你再累再喘再疲,可已經無後路可退(除非你要再走一段),只有往前、只有走到終點才是解脫。所以,雖然金包里大路的告示牌一再警告「日前暴雨沖刷,前方部分路段坍方,請勿通行。」但我都已經走了四分之三以上,又怎能輕易回頭?還是犯了禁忌地強行通過坍方路段,我想…若不是從擎天崗方向前行,我不會這樣蠻橫通行,因為從魚路古道方向來看,又是水泥包、又是修路工人與其工具、又是卡車和挖土機的,實在不是個適合行走的道路。

我卻不後悔走一遭魚路古道,從擎天崗的城門開始往下行,不復擎天崗平緩的草原風貌,卻是崎嶇、巨石充斥的小徑,在一片長草中,人只是星星點點的影子。即至踏入林間,人煙更是荒涼,一路上不過見到四五人自對面而過,確認對面是有路可行的,使我稍稍減緩膽怯的心情。和先前的道路不同,沒有嶄新而平坦的石徑,魚路古道雖也有鋪設石塊,卻顯得陳年蒼老,彷彿罕人路經。小小的土地公廟、無任何標誌說明的毀敗石造建築、白花花沖刷下來的瀑布、堪稱寬闊的石橋、幾個築成半圓的矮石牆…魚路古道上盡是這些曾經熙來攘往,如今卻顯得荒涼的風景,即使是天氣晴朗的初秋假日,卻也罕見人跡。

所謂「思古幽情」無非如此吧!想著當年金山與士林之間怎樣通魚貨?想著昔人如何一步一腳印地走過這條路徑?甚至望著腳下的石板路,想著它是怎樣在建築工人手下完成,就再也不敢喊累了…

在魚路古道入口處結束今日的走山之旅,在對面的站牌搭上公車下山到劍潭捷運站。才踏出公車便覺一股熱氣薰人,不可思議…一早八點半抵達陽明山開始登爬,直至近十二點上車,一路上雖覺陽光刺目,卻依然感於涼風襲人,慶幸著秋意涼爽。誰知道山下卻是秋老虎發威,不只熱,甚至燥與炙,莫非是市區的車輛太多、冷氣戶戶開?以致於排碳太大、熱氣全往外走了?

本想在劍潭一帶覓食,頂著驕陽,又見各家商店既貴又份量少,打消那念頭,乾脆直接打道回府吧!才驚覺對自己來說,台北的繁華竟是愈來愈吸引不了我了,我想要守著的幸福只是簡單的平凡而已。

arrow
arrow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