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完《幽夢影》(天龍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再版)以後,若要我用句話來說明「幽夢影到底是本啥麼樣的書?」,就這樣講吧!

這是一本完整記錄部落格(或者說噗浪)『幽夢影』和其版主張潮(暱稱『心齋』)及其眾多網友在版上的瑣碎對話錄。

從這本書的結構來看,其實它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結構』可言,既沒有目錄,也看不到分什麼章節。開頭出現的他序,讓它看起來有那麼點書籍出版的樣子,但其實內容也不過就是猛按讚,拼命說這本書有多好、作者有多威,但實際上也大概只能舉出個「律己宜帶秋氣、處事宜帶春氣」的佳句,或者妄自揣測這書名為啥要叫『夢』『影』之類的理由,害我開始懷疑起古代人和現在的某些寫手一樣,壓根沒看過幾頁書,就提筆寫文、互相抄襲。

回歸正傳,既然書中看不出個結構,那又談何『結構』呢?《幽夢影》一書的結構正是它的隨性、無拘束,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每一段都短短的,有少至兩句,也有多則約百字的,大抵上就是一段一段的短語所構成。至於內容則沒有侷限,大抵與其生活、所思所想有關,前一句和下一句沒有任何關連,也不必要接連閱讀。

而令我感受到它獨特性的,則在於張潮本文之外的他人註解,在一段文之後,便會有幾個人寫上各自對此話的想法見解,甚至彼此間還互有應答。(我不確定這到底是只有我買的本子有?或者所有版本都一樣?有空再查吧!)這種書寫的方式令我彷彿如見古人在紙上筆談,猶如活靈活現的對話一般…不!在某些回應的吐槽、嘲諷與玩笑方式,簡直令我想到如今網路上的某些網民。

一篇正文、幾篇回文,我先是想到了部落格,接著又覺得那些回文者好似PTT版的鄉民們,但再三思索後,更覺得以《幽夢影》這種極短的句子、毫無上下關連性的抒發,其實更近似於噗浪(PLUNK)吧?因為後頭回應的人來來去去也不過那幾個,雖然我沒有細數,但可以確知某些人物的確再三出現。這豈不像固定的朋友圈?你留了句言,三五好友就來佔個沙發、推文一下,雖然書中的回應不像今日某些留言版上過份灌水的無內容,但依然可以窺其人本性。

 

張潮:「…願在鳥而為鷗,願在蟲而為蝶,願在魚而為鯤。」其實啊!如果不當人的話,我想要成為這些東西呢!

某甲:「較之閒情一賦,所願更自不同。」和之前誰誰誰不一樣耶…

某乙:「我願生生世世為頑石。」我則是這樣。

某丙:「第一大願,又曰:願在人而為夢。」換我說。

某丁:「我亦有大願,願在夢而為影。」我也要說。

某戊:「前四願皆是相反,蓋前知則必多才,忘機則不能觸邪也。」找一下碴。

有種張潮興致一來,提議說「來寥寥自己的志願吧!」然後一堆人就一起附和閒聊起來的感覺。

和我既定印象不一樣的是:其實註釋者不見得一定要同意作者的意見,可以接納,也有商榷與討論的空間餘地,總是以各自的立場去解讀或者論述。正因為如此,所以這本書才會愈加令我感到親切…哼哼!原來古代人也沒有比較了不起嘛!

arrow
arrow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