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有這麼許多條街:觀前街、山塘街、平江路、拙政園前面的東北街等,均是作為觀光遊玩之用,然而其中又有何分際差別呢?去之前還不覺有何不同,想來都是賣觀光客的,大抵風格差不了多少吧?然而實際走上一趟後,便會感覺到這其中果真有那麼點不同,倘若你到蘇州觀光旅遊,想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街去逛,那還得找對呢!

 

觀前街頗有西門町的味道,除卻黃牆黛瓦的玄妙觀以外,這條街上其實並無太多昔日古樸味道,賣時裝、賣鞋子、美容理髮的店林立,而賣食物的若非糕餅店,便是速食連鎖店,無怪乎每次聽聞背包客至此,都歇腳於肯德基、麥當勞等處,還真不是台灣人嫌棄大陸的食物,只是在這觀前街裡你的選擇性從來稱不上多。

觀前街.jpg 

對我這樣並不特別愛購物的人來說,觀前街並不挺有魅力的,(再說…若要買衣服,似乎也不會在此吧?)唯一具有吸引力的恐怕僅有一家新華書局,四層樓的賣場,倒是挺齊全地向人展示出大陸的各式出版品,無論是暢銷書籍或者是教科書參考書,若有心分析,你可以在一間書局裡微觀窺伺一個國家的文化走向。到了蘇州逛園林,則不妨買上一本相關的書籍,雖無導遊講解,卻也能自己稍加琢磨一番。甚至在不同的包裝下,舊書也能獲得另一番新滋味,你便會領略兩岸之間對同一部經典的詮釋何等不同。

 

至於有千年歷史、號稱『姑蘇第一名街』的山塘街則是另一種風情。山塘街號稱「七里山塘」,換算成今日的長度單位則約有四公里左右,從虎丘至上塘街一帶,一路沿河而建,而今最熱鬧的在上塘街一帶,特別闢建成古鎮的模樣。之所以如此強調其地理位置,實乃我們從錯誤的方向進入,又逢錯誤的天氣,以致於有個挺煞風景的經歷。

傍晚時分,我們從搭車到虎丘,目的地卻非虎丘,乃是欲從虎丘旁一路逛七里山塘。指示牌無誤,卻感覺毫無觀光氛圍,問道於小店的女主人,她才說:「另一頭比較熱鬧,沿著這條路走就是了。」既知方向無誤,我們也就放心地隨興而行。

右側是河道臨水,一路上栽種了楊柳樹,傍晚時分微風襲來,看那柳枝條搖擺、柳葉輕盈。我忽然很能理解古代文人何以如此鍾愛柳樹了,那與其他樹種極其不同的纖細,確實格外引人注目。走在這條路上,腦中就會浮起賀知章『詠柳』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甚至是那許多文人別離時分,摘一樹柳條以為餽贈之景,那豈是造作矯情?壓根只是隨手趕忙又臨時的作為,只因這江南水鄉四處都是柳樹植栽於水邊罷了。

從虎丘至上塘街,整整走了「七里」山塘街的我們,雖有美景作襯,也要種下日後腳酸的種子。然而以此方向行進,乍看之下雖是錯誤,卻也算得上是美麗的錯誤。虎丘方向的山塘街仍多屬於一般人家,夕陽時刻寧靜悠遠,人家各自洗衣煮飯清馬桶閒聊天,偶爾偷窺他們敞開的門扉,竟也能略微淺嘗到地蘇州人的生活風情,那不是熱鬧觀光古鎮之處可以輕易領略的。

加之這七里山塘雖不起眼,其千年歷史卻不是叫假的,隨便走走,一路上就有無數古橋、牌坊與各地會館、寺廟,雖然不見得名聲震天,卻也都源遠流長。甚至還有的住宅就拿牌坊的柱子當作自家的牆壁,把歷史不當一回事的包裹於現在之中。

 

至於那後半段特別規劃的「山塘古鎮」則又是另一番矯情模樣,刻意粉飾為古樸的水鄉風情。有紅燈高掛、店鋪旗幟飄揚,河道中有畫舫小舟供遊客搖船悠遊水上,店裡賣的有絲製品、各類小玩意等,這裡打定主意以她古典美人的模樣登場,要招惹那些對中國風情著迷的人兒。

 

也談不上喜歡或討厭,畢竟我也是那種少了便利商店就覺得很痛苦的人種。只能說:如果你要領略何謂「七里山塘」,便不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錯把那用作觀光的風景當作山塘古街的全貌,只是要細細品味這全貌,腳力可得好些。

 

再說拙政園、蘇州博物館前面的東北街,沾了此著名園林的光,東北街雖無人衝著其名號「特地」去逛,卻在參觀拙政園時不免經過,甚至買上一些伴手禮,我相信其生意之佳,絕不輸給其他任何一條街。

但相較於其他街道有其店面,東北街卻以攤販為主,只見一車車雕飾得挺精緻的小攤位,或者草編娃娃、或者吹玻璃、或者毫刻米雕,兩側商店自然也都不約而同做起觀光客的生意,賣些扇子、旗袍與絲製手帕零錢包之類的。論販售的物品,大抵與山塘街無大異,或者也可以這樣說,觀光街賣的物品玩意大同小異,在平常的街道看來雖然挺希罕的,但好似各地景點也都差不多。有點中國風、有點民俗氣氛,當下看了挺稀奇,買回家以後多半不太實用,就是如此。

都如此言道了,東北街其實不具有「專程」去的價值,我們之所以經過那裡兩三回,還是因為落腳的商務旅館就在附近,也就難得的未進拙政園卻幾番從其門口路過。

 

至於平江路又是如何?有八百年歷史的平江路在今日看來也依然有她卓然獨立的風姿。粉牆黛瓦、人家盡枕河的水鄉情調在此足以遺世獨立地綻放,本來還奇怪著明明說平江路與拙政園極靠近,從那一側瞧,我們怎樣都只見路隱匿在幾台車子停駐間,也不見有何行人旅客朝那方向走。待得隔日從另一側走來,才知道此道路修築,非但泥濘不堪,行人已不易通過,想來人力車也不願輕嘗吧!

也許正是如此差池,將平江路封印在一個幽靜的世界裡。不是矯情構造的新式古典,卻也少了點古老滄桑的污穢,平江路正如那洗盡鉛華卻始終素淨的美人,雖無脂粉沾染,卻乾淨得讓人喜愛,有種淡淡而清新的芬芳在其中。

見有人以「哲學之道」與之並排,吾以為倒也頗為適恰。這裡不是沒有店家,只多半以具有人文氣氛的咖啡店、飲茶吃點心聽評彈的茶樓為主,而店家也不至於像某些觀光區壅塞密集,弄得最後除了賞人以外無景可觀。庸庸碌碌的忙人不適於此,這裡沒有可供趕集購物的地方;匆匆促促的旅人也不適於此,這裡沒有大山大水熱鬧景點可供拍照留念。或許這裡只適合那有閒而無處打發的人,拿一本書、泡一杯茶,靜聽那午後的評彈、絲竹管弦輕輕撥動,或者騎著腳踏車、信步隨走在河岸水邊,靜靜享受風吹柳拂的滋味吧?思考這種飄渺無形之物,也許唯有在這種空白裡才能被醞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